宅,及其移動軌跡:宅研組聚遊台北

--

「幹,大遲到!」這是組聚當天,我起床時的第一個想法。

隨著學期結束,我們也準備收拾行李逃離宿舍生活;而在那之前的最後一項任務,就是組聚。當我們的共同生活只有認真嚴肅的討論,而缺乏所謂的共同生活、純社交,我們就不像是個集體情感與信念下的團體,而只像是補習班學生式的群體;所以在學期的最後聚餐與聚會的行程,成為我們的重要規劃。

而睡過頭的我,就這麼把聚餐翹了。

當我匆匆趕到,宅宅們慵懶的癱坐公園,抱怨著要在這風呼呼吹的時節翹掉下午活動;身為組長(即便是翹了聚餐的不盡責組長),自然還是得推動大家按計畫進行。我們宅研組將近十個人,終於成團踏出步伐;那過程及目的就是台北這個都市社會中,宅宅們的移動軌跡

臺大卡漫社宅研組.組聚行程提案:☐ 騎腳踏車:這個提案難道是要效法穿拖鞋騎 Ubike2.0 上陽明山看雪的本校強者?
☐ 唱K:日K嗎?這提案也不太明確。
☐ MangaSick:這是青年漫畫、原創同人、資料同人誌為主的畫廊、書店。
☐ d/art:ACGN相關作品為主的畫廊。
☐ 虎之穴:90年代秋葉原起家、經銷同人作品為主的企業。
☐ 安利美特:80年代池袋起家、以ACGN商品銷售為主的企業。
☐ 臺北地下街:00年代開始營運的商店街,有不少ACGNM相關商店進駐。

第一步:MangaSick漫畫私倉

第一步即是地理位置距離我們最近,但也是我們全體對其最感陌生的地點。一方面是銘刻於我們的品味差異,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深鎖於小白門後的地底,溫暖寧靜的恍如都市中的異空間一般。這個空間如兩個山洞般區隔為二,在我們一群人進入後,瞬間就顯得壅擠,像是要被四面的牆壓扁一般。

即便稍後我們分散,去翻自己有興趣的本、跟認識的打招呼,在這個狹小空間內,仍然顯得被凝聚在一起。在跟碰巧撞見的熟人御宅寒暄之後,我掠過了我看不是很懂的漫畫,然後買了《厲害的漫畫思想》,準備之後去聽李衣雲教授的講座。

只待了短暫的片刻,我們就離開了這個倉庫。我想這個場所呈現的漫畫側臉,會是我們組內許多人們所未曾思考的震撼彈,這個昏黃燈光下的側臉並不是樂園,而顯得像是狂躁的「成癮症」,就像MangaSick在《厲害的漫畫思想》推薦序中所述,「對盤根錯節的心靈意識與生命處境發出呼喚、給予回應」的追求一般,顯得遙遠卻又似乎能有些微的體會。

第二步:虎之穴台北店

在組員們的堅持下,我們一眾騎著腳踏車在臺北車海中奔馳,踏上前往西門的下一步。不知道這是該說有臺大腳踏車價值,或是以肥宅而言太過健康的移動方式......

虎之穴可以說是少有的共通語言,多數組員都對於這個地景有所記憶。在階梯轉角自動門後明亮的空間,我們立即打散成三三兩兩的小組;有人直奔成人區,有人則在原創插畫區看著價格深深皺眉,有人在音樂區遊蕩。或許此處顯露了同人文化的另一片面圖像,不同於所謂同人展場的聖地、祭典與人情味,而是琳瑯滿目的實體空間;空間做為平台,將無窮盡的多元予以化約、濃縮、體現。

我們聊著關於虎之穴或COMIKET的軼事,消遣曾經在布簾後的高中制服小弟,交換對於彼此性癖、文類、作家、作品的各種意見;和在講台上居高臨下不同,這個場所中,混雜的是我們差異的品味,但同時也了解彼此的差異而得到同一。這裡就像是樂園,涵蓋了各式各樣的快樂;當步入下個階段時,我察覺大家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。

第三步:安利美特臺北店

當我們走下樓梯,進入自動門後的世界,層層疊疊的貨架與人流,將我們徹底分散;在安利美特的人群中,我們近十個人瞬間就擴散作用般的被稀釋於其中,在不同的貨架間隨著個人的興趣隨機碰撞。空間將我們打散為兩人一組,閒聊少數幾部都有看過的作品,散漫談論周邊風格或單行本的封面設計。

在商業性的濃縮下,這個場所將 ACGNM 的世界抽象為供消費的排排貨架,鈔票,可以換取直白的滿足。在此處來自各式各樣相異 IP 的、成山的商業小周邊,在分類的區隔下彼此間似乎渴望著對話餘地;有人在二手光碟區掏了幾片專輯,呼喊著可以走了;有人買了整套輕小說,扛著繼續上路。站立於黃昏的都市街道遠望,商場就像統治世界的城堡。

香草、巧克力,真香

第四步:d/art

d/art 與 MangaSick 同樣隱藏在窄小的入口與狹長的樓梯之後,但不同於MangaSick 彷彿隧道後沉入地底的秘密空間,在 d/art 的黑色洞口沿著階梯向上攀登,是採光良好的世界。第一層的販售區與第二層的展覽區,都能夠在大片玻璃之下俯瞰街景;現代主義式的簡約設計,體現出和前述各場所有所差異的追求

第二層《HAMAO 繁中出版紀念展》在開闊的展覽空間一覽無遺,明晃的燈光下漫畫原稿陳置於灰色牆壁上;我們討論印刷品質、分鏡與作畫,閒談商業成人雜誌的特色與傾向,最後在筆記本儀式性的蓋上紀念章。和效率的安利美特和運用空間到極致的 MangaSick 不同,大大的展台上擺放著成堆的「文創」商品,那大多都來自組內老宅多少有所耳聞的知名作家。

踏著《幾花單色展》簽名時排過隊伍的路線(我在此處也排過幾次),我們漫步著離開此處。伴隨著剩不到五人的小隊伍,一時興起就轉入隔壁鳥人拉麵,體會來自美國的奶油味湯頭。

隨手拍的鳥人拉麵

第五步:臺北地下街(Y 區)

從北門站下到飄著滷肉飯氣味的商店街,略過夾娃娃機台的店面。這裡是某些人取得必需品的場所,也是某些人揮金如土的空間;我們隨興的在模型店聊聊手辦(胖次是白色的),談論景品的作工,我又買了丟失已久的模型鉗,有人在雜誌瘋翻看畫技教學書。

就像逛老街一樣,約會的有趣程度取決於與誰約會;臺北地下街也一樣。夾雜在服飾店、小吃之間的 ACGNM 的世界,必須由彼此間經驗的分享,才能夠組織為意義;看朋友們刷洗衣機(音遊機台),分享模型知識,了解對畫技的觀點,有趣程度遠勝過一個人的走馬看花。

與其說是具有某些目的性導向,不如說這個場所的移動同時也是過程性的,這個過程就是御宅生活本身,及其實踐。最終,就如同蓋上完成的印章般,享受對我們具有儀式意味的杜老爺冰淇淋;在移動的終章,我們滿足的離開這個地底世界。

(然後拖著痠痛的腳板踏上腳踏車......)

小結:移動軌跡

臺大卡漫社宅研組.組聚成就表:☑ 騎腳踏車(竟然達成了)
☑ MangaSick
☑ d/art
☑ 虎之穴
☑ 安利美特
☑ 臺北地下街
額外成就:☑ 鳥人拉麵
☑ 師大公園

將觀點置於「遊」中,移動是身體的書寫,記憶是空間與時間的軌跡;場所則是一種語言,隱晦的像我們說明各種觀點、抱負與生活。移動的過程是身體與空間的交互作用,也是團體與群體之間的交流,最後是理解與意義的生產。

在這個組聚的漫遊中,台灣與日本、商業與同人,無數軌跡有所交會;這些無限延伸的軌跡,是否能匯集而成關於「御宅生態」或 ACGNM 的意義呢?無數的理念與生活呈現在漫遊中,我們所能做的是體會、詮釋、書寫,從而組織一種片面的御宅圖像。

--

--